本處113年榮民學人專訪-慶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邱聖麟副總經理![]()
當年為什麼選擇念軍校,有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呢? 民國73年我從屏東中學畢業,當時最常見的作法是同時參加大學聯考及軍校聯招, 在確定錄取中正理工學院後,我選擇進入軍校就讀。事實上,在此之前,家族成員 中除了服役的義務外,並無任何一位長輩或兄弟在曾在軍中服務,所以我對從軍及 從軍後的生活、發展並無任何概念。當初選擇就讀軍校,主要就是覺得軍校完全公 費,就學期間每月還能有生活費,畢業後工作也馬上有著落,所以就這樣放棄去一 般大學就讀的機會,懵懵懂懂進了軍校,成為中正理工學院機械系的一名新生。77 年從理工學院畢業後,分發在國軍輕兵器、彈藥研發生產的重鎮:聯勤總部兵工生 產署第205廠服務。一晃眼30多年過去,除了進修及必要的升遷歷練,軍旅生涯幾乎 都待在205廠,在這段時間學習、進修、工作、成家,可以說,是205廠、是軍中同 袍、是國家給了我養分,讓我成長、使我茁壯,也讓我有機會見證了國軍輕兵器、 彈藥的換代發展及部署的重要過程,因此我常懷著感恩的心情,對當初的決定充滿 感謝。 軍校四年有什麼印象深刻可以分享的往事? 軍校生活規律,甚至有些呆板,從早上起床號響起,到晚上點名後就寢,日復一 日,似乎一成不變,但回想起來,仍有不少令人難忘的過往,為看似平淡無奇的軍 校生活憑添不少波瀾。 我記得軍校第一年校慶運動會時,我只參加大隊接力,而其實ㄧ直以來我的腳程還 不錯,所以從國小到高中都曾代表學校或班級參加過田徑比賽,不過當時我並未特 別表示參加過田徑賽,因此棒次就排在中後段非關鍵的位置。比賽開始後,我們連 上的名次一直在二、三名徘徊,輪到我的棒次時是第三,還落後第二名約兩三步的 距離,離第一名則至少有10公尺的差距。當我接了前一棒次的棒子,步伐調整好之 後,便全力衝刺,剛開始大家還未注意到場上的變化,待我超越第二名,接著逼近 第一名時,全場氣氛頓時沸騰,所有人的眼光都在我和第一名跑者的身上,然後我 就在連上同學加油聲中,在我們連隊休息區前,一口氣追過了前面領先的同學,最 後我們連上也一直保持戰果,最終拿下了冠軍,這是我進入軍校第一年印象蠻深刻 的一件往事。 時光匆匆,民國77年我們準備從理工學院畢業,畢業前要參加學校自己辦的反共復 國教育(有時也跟其他軍校合辦)。在那期間有很多的活動及評比,其中有一項重頭 戲是畢業班隊的拔河比賽。我們連上因為有以前高中曾參加拔河比賽的同學,在他 的指導下,不但拔河技巧、肌耐力訓練都很到位,甚至連同學加油聲都要特別配合 全隊出力的節奏,才能將拉拔力完整集中,因此可以說我們連隊的狀況非常好。比 賽前幾場,果然都如預期,在全隊(包含受過訓練的啦啦隊)群策群力下,幾乎都是 輕騎過關,只要再堅持一場就能獲的全勝的佳績。但戲劇化的事情發生了,就在最 後一場我們已勝一局,只要再勝一局就是冠軍的時候,院長來觀戰了。院長來觀戰 倒也無關緊要,麻煩的是陪同而來的連隊長(學生營中校營長),可能為了要在院長 面前展現其參與感,竟親自下場要我們所有人聽他指揮,於是就在紊亂的指揮加油 聲中我們連上連輸兩局,冠軍獎盃拱手讓人,煮熟的鴨子就這樣飛了!現在想起來 還是令人扼腕。 請談談畢業後的軍旅生涯 其實我的軍旅生涯非常單純,在軍中服務30年有超過20年的時間都待在205廠。這樣 的際遇,可說是幸,也是不幸。幸運的是沒有隨著服務單位調動而東奔西跑,南北 奔波,擔任技術兵種能夠技術生根;不幸的是軍職歷練不足影響向上發展。但是人 生就是機會成本,見識了這條路的風光,就不能領略那條路的山水。 畢業能分發到205廠服務,是許多理工學院同學夢寐以求的,除了它是上下班的工作 性質外,也有機會能夠學以致用,尤其我念的是機械系,而205廠的主要任務是40公 厘口徑以下輕兵器及彈藥的研發與生產,所以抽籤分發到205廠對機械系畢業生而言 就是抽到簽王!到205廠第一個職務是兵器設計工程官,有幸加入當時正如火如荼發 展的20公厘機砲的研發及測試團隊。該型機砲採用轉輪式的機構,預劃是要取代海 軍艦艇上的舊型往復式機砲,因為其射速高達每分鐘1500發,可以作為海軍艦艇近 迫武器以彈幕方式承擔攔截攻艦飛彈的任務,是當年海軍艦艇提升戰力的重要軍事 投資之一。在3年的工程官歷練後,民80年到成功大學機械系攻讀碩士學位,之後回 到205廠又先後歷練少校工程官、中校所長,期間先參與發展陸用20公厘雙聯裝機砲 系統研發及量產,後主持悍馬車車裝機砲環型砲架研製,同時開始接觸並預劃引進 美造25公厘鏈砲(chain gun)系統。民92年到成功大學機械系攻讀博士學位,96年順 利獲得工學博士後再回到205廠,擔任研發室副主任,著手規劃與美商合作生產30公 厘鏈砲供陸軍八輪甲車(迅馳案)使用。民100年從生產製造中心歷練後回到205廠晉 升上校,除持續與美方洽商30公厘鏈砲事宜,並主持40榴彈機槍性能提升案,生產 該型機槍交付陸軍作為迅馳案車裝使用。民103 年擔任205廠副廠長,主持引進單兵新型防護裝備生產技術,協助軍種全面換裝新型 頭盔及抗彈板。民105年配合任務需求奉國防部核准延長服役兩年。民106年9月擔任 代理廠長,規劃執行205廠搬遷案與中科院簽約事宜、持續推動新型頭盔及抗彈板量 產及催生T75K3手槍。民107年延役時間屆滿退役。 服務期間曾至成功大學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進修的過程如何? 民80年,服務滿兩年,我依兵工生產署的規定(各單位規定不同)申請進修碩士學 位,並有幸獲核准。由於獲准參加民間大學考試的名額有限,若一次沒考上,可能 要重新排隊等個幾年,所以有一試就要考上的壓力,因此我在可能範圍內儘量多報 了幾所學校,包括成大(與台大衝堂)、中山、中央及中興等幾所大學的機械工程研 究所的招生考試,於是當年的三月到五月,可謂是從南征戰到北,五月底放榜後, 我幾乎全戰皆捷(中央筆試通過,未去口試),最後我選擇赴成大機械所攻讀碩士學 位。 在成大我進入機械系林大惠老師的實驗室,林老師專長是燃燒學、防火工程及能源 應用與管理,我在林老師門下攻讀碩士學位,研究領域是飛機後燃器(afterburner) 的燃燒行為。當年IDF戰機自製正如火如荼展開,所以有關飛機尤其是戰鬥機的各項 領域的研究,在各大學都是熱門的主題,也投力相當的人力、物力在這個方面。正 當IDF試飛成功準備進入量產階段,原來不願賣給我們美國F16戰機,也考慮放寬輸 台限制,而且後來也正式賣給了台灣,正所謂自助人助,當你還不成氣候時,根本 沒人把你放在眼裡,一旦你做成成績,別人馬上對你另眼相待,所以,不管是一般 人的接觸,還是國際間的往來,自立自強才是王道,有實力才有話語權! 民國92年,我獲得攻讀博士學位的名額,因為是國內進修的員額,所以我又回到成 大林老師的研究團隊,這回我研究的方向是有關燃油液滴撞擊熱平面的行為研究, 是屬於內燃機引擎研究的一環,攻讀博士過程中,我完成了多篇刊登在國際期刊的 論文,其中有一篇投稿”Physics of Fluids”並被刊出,是我短暫學術生涯中,最 覺得驕傲的一件事,因為這個期刊,在國際流體力學學門中屬於重量級別,研究流 體力學的學者,莫不以其研究成果能夠讓這份期刊接受刊出為重要的追求目標,說 它具舉足輕重的地位一點也不為過。 退伍後有什麼規劃 我在107年7月退伍,退伍之前對退伍後的生活特別的規劃,但聽過幾位退伍學長的 經驗,結論是年紀還不算太大,恐怕真的”退休”會很無聊,因此朝繼續工作的方向思考,而因為有所謂肥貓條款的問題,所以一般公立單位或接受政府補助的法人單位就沒有考慮。在朋友的介紹下,我與目前服務公司(慶達科技公司)的創辦人見面,在彼此認識並溝通對企業轉型發展的想法後,就接受他們的邀約加入工作團 隊,擔任副總經理的職務。慶達科技創立至今已邁入40年,有位於台灣的螺絲廠、表面噴塗廠及醫材廠,還有 馬來西亞的螺絲全製程整合生產製造廠,主要業務是各類扣件(螺絲)及醫療器材的 設計製造,擁有自有品牌SKT(扣件&特殊表面處理)及Biomate(人工牙根),產品外銷 北美洲(55%)、歐洲(35%)及澳洲(10%)。 我到了慶達科技後,主要負責帶領工廠升級轉型,我們知道扣件業就是我們習知的 傳統製造業,屬人力及技術密集的產業型態。我的任務就是導入智慧製造讓傳統金 屬加工模式朝向智能化,進一步提升效率、品質,減少人力或將人力轉向更高效能 的生產型態,達到升級轉型的階段性目標。進入公司後,搭配政府正大力推動的產 業升級計畫,已先後向經濟部工業局(現升格為產業發展署)申請數千萬的計畫補 助,來執行智能化的轉型,同時積極與工研院、金屬中心等法人研究單位及學校進 行合作,尋求新的技術與觀念,為企業注入活水。目前針對全球2050淨零碳排及未 來各主要國家地區碳關稅的議題,帶領公司團隊進行組織碳排查及供應鏈碳管理, 並配合客戶執行產品生命週期評估(LCA)及環境產品宣告(EPD),以善盡企業社會責 任,同時提升企業形象及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