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了,提醒您多關心家中的長輩
- 發布日期:113-07-01
- 發布單位:岡山榮譽國民之家
每年6月起,台灣邁入燋金爍石的炎熱夏季,氣溫動不動飆昇,是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病患到急診就醫的高峰期。我們要提醒大家,有些老年人因有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而導致本身無法及時攝取足夠水分、或因藥物而影響水分與汗水的調節,造成體內的熱能無法順利排除。這時如果再加上高溫的環境,便容易產生中暑,體溫甚至常會高達攝氏40度以上。
為避免家中長輩發生中暑與熱傷害的情形,提醒大家幾點注意事項:
一、保持涼爽。盡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中午日正當中時減少不必要外出。如要出外,穿著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戴上太陽眼鏡和遮陽帽,以免吸熱。洗澡也可利用水帶走暑熱,藉由溫水使皮膚微血管擴張,增加散熱。此外,不可將老年人單獨留置在高溫密閉的室內或停泊在室外的車內。
二、隨時補充水分。在炎熱的環境中,都應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注意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咖啡因的飲料,因為酒精及咖啡因成分有利尿作用,反而會加速身體流失更多的水分,也不要立刻喝下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含糖飲料會使體液向消化道集中,減少周邊血液循環量,不利散熱,也不宜飲用。另外,若醫師囑咐需限制水份攝取時,可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適當。
三、提高警覺。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運動,也可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
四、最好定期做健康檢查。在每年高溫季節到來之前,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凡患有心臟病、持續性高血壓、活動性肺結核、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潰瘍病等疾病的人,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中生活工作。
當有疑似中暑等熱傷害徵兆出現時,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泡冷水、用水灑溼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儘速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