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預防跌倒-『打從自己做起』

  • 發布日期:108-01-16
  • 發布單位:雲林榮譽國民之家

銀髮族跌倒的嚴重性 事故傷害是台灣老年人的第七大死因其中一半以上與 跌倒有關。

銀髮族跌倒的嚴重性-因老年人的骨質密度不足、皮膚變薄、血管硬化等,雖然可能只是輕輕地摔一下, 亦可能引起 嚴重出血 (硬腦膜下出血)或骨折(髖關節骨折),也較易發生合併症甚至死亡。

另外,有些老人會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限制自我活動,漸漸失去了獨立活動的能力,使得身體功能愈來愈差。

一、銀髮族跌倒的原因:

內在因素:

1.身體機能退化:視力、聽力、平衡感、協調性 及 肌力變差。

2.內科疾病:巴金森氏症、腦中風、 心律不整、退化性關節炎。

3.藥物:服用安眠藥、鎮靜劑、抗癲癇藥、抗憂鬱劑、降血壓或同時合併多種藥物時,容易造成站不穩現象而導致跌倒。

4.個人因素:

*彎腰或突然改變姿勢造成姿勢性低血壓。

*不想麻煩他人,認為自己能下床,在無人協助下自行下床。

環境或物件因素:

1.環境:

照明不足、地面濕滑、凹凸不平或有障礙物。未正確使用床欄,輪椅、便盆椅及床輪未固定。

2.鞋具、衣著:褲子太長或未選擇大小合適且防滑的鞋子。

活動方面:

1.上下床、行進及如廁畢起身時最容易跌倒,因此須有人陪伴,切勿獨自行動。

2.避免彎腰或突然改變姿勢,以免引發姿勢性低血壓造成頭暈而跌倒。

3.下床採漸進式,先坐起、坐床緣、站立循序緩慢進行,避免因姿勢改變產生姿位性低血壓而造成跌倒。

4.上下床、行進及如廁畢起身時 最容易跌倒,因此須有人陪伴,切勿獨自行動。

5.避免彎腰或突然改變姿勢,以免引發姿勢性低血壓造成頭暈而跌倒。

6.下床採漸進式,先坐起、坐床緣、站立循序緩慢進行,避免因姿勢改變產生姿位性低血壓而造成跌倒。

7.從床、輪椅及便盆椅移位時應將 輪子固定。

8.使用床欄在下床時應先將床欄放下來,切勿跨越床欄。

9.加強雙腿的主動性 肌力訓練。

降低內在因素影響打從自己做起

規律運動增加身體肌耐力─定期進行加強下肢肌力、身體柔軟度、 和平衡訓練的運動。

遵循醫囑規律服藥─慢性疾病而須按時服用藥物者,應遵從醫師囑咐,使用多種藥物者若有出現

頭暈、肌力減弱、步履不穩等身體不適的狀況發生時,應立即與醫師討論以降低跌倒風險。

二、預防方法:

環境方面

1.保持燈光明亮、地板乾燥平坦,若發現地面潮濕需立即反應,勿冒險通過以免跌倒。

2.隨時保持床煞車固定。

3.常用物品及叫人鈴應放置於伸手可及之處,需要任何幫忙時可使用叫人鈴通知工作人員協助。

深切地提醒您與跌倒有關的三最:

1.最常發生跌倒的活動是:要上洗手間或從洗手間返回。

2.最常發生跌倒的地點是: 房間內床旁、浴廁及走道。

3.最常發生跌倒的時間是: 半夜或清晨起床。

「活動,要活就要動」 選擇適合自己生理機能的活動並 持之以恆地練習,享受健康、快樂的銀髮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