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推到:facebook

退除役官兵職訓典範故事-榮民劉士民先生(化名)

  • 發布日期:114-03-20
  • 發布單位:桃園市榮民服務處
劉先生工作照

劉先生工作照

懷抱理想,踏上軍旅之路

榮民劉士民(化名)出生在一個和樂的家庭,父親是一名職業軍人,始終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並期望子女中至少有人能繼承他的精神,投身軍旅。因此劉士民決定報考軍校,不僅是為了完成父親的期望,也希望鍛鍊自己,成為一個更有擔當的人。

軍旅生活嚴格且充滿挑戰,每一天都需要高度的紀律與毅力。面對繁重的訓練與工作壓力,他學會了服從、堅持與團隊合作,這些經驗不僅塑造了堅忍的性格,也成為日後職涯的寶貴財富。劉士民在軍中兢兢業業,獲得了不少肯定。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也開始思考退伍後的職涯規劃。

轉換跑道,迎接職場挑戰

他大學時主修土木工程,對建築與監造工作一直懷抱興趣。軍中雖然提供穩定的發展,但長期下來,壓力與體能負荷不容忽視。為了不與社會脫節,也希望將所學運用於實務,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在40多歲時退伍,踏入民間職場,迎接全新的挑戰。

剛進入營造公司時,雖然軍旅經歷帶給他良好的紀律與執行力,但在技術層面與企業文化上仍需適應。在軍中,服從與規範是升遷關鍵;然而,在民間企業,則需更具彈性與應變能力。此外,許多主管年紀比自己年輕,如何與他們共事、爭取機會,成為當時的重要課題。劉士民秉持軍人精神,從基層做起,虛心學習,努力適應環境,不計較職位高低,只求穩扎穩打,逐步累積實務經驗。

不斷學習,突破自我極限

退伍後,發現自己在工程監造方面的經驗仍然不足,若想在職場上更進一步,必須持續提升專業能力。因此,他利用下班時間進修,運用退輔會職訓補助,修習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課程,並取得品管人員資格,讓自己具備更完整的專業技能。這段過程並不輕鬆,白天在工地監工,晚上還要上課,甚至週末也投入自我學習,但他深信,只要願意付出努力,就一定能獲得回報。

經過幾年的努力,劉士民的專業能力逐漸受到認可,不僅在工程領域站穩腳步,還有機會進入外商公司,獲得更好的薪資與職涯發展空間。這些成就來自於我的堅持與努力,也讓他深刻體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職場沉浮,穩步向前

如今,劉士民在一家工程顧問公司擔任監造工作,這份工作雖需豐富經驗,但相對不需耗費過多體力,讓他能在年過六十後依然保持穩定的職業發展。

奮鬥心得與座右銘

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歷程,從軍旅到民間職場,從陌生到熟悉,從基層到專業人才,每一步都充滿挑戰,但也帶來了成長。劉士民深信,無論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應該勇敢面對挑戰,不斷學習與提升自己,他期許自己「人若有志,就不會在半坡停止;是金子,總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