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衛生教育(疥瘡)
109年度衛生教育(疥瘡) 一、何謂疥瘡 疥瘡是一種因疥蟲感染而產生的皮膚傳染性疾病,疥蟲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寄生蟲可以在人類皮膚上生存與繁殖,疥蟲通常都在夜晚時活動,白天產卵。
二、傳染途徑 通常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皮膚而傳播。患者的衣物和被服亦可能帶有疥蟎或卵子,繼而傳播此病;在家庭成員之間和院舍機構內傳播亦很常見。
三、臨床症狀 如果是第一次受到疥蟲的感染,大約會有一個月的潛伏期;如果再次感染,則症狀大約1~3天就會出現。症狀主要以皮膚搔癢為主,搔癢感在夜晚會加劇,通常會干擾到睡眠;皮膚皺褶處(如肚臍周圍、腋下、會陰部、指縫間)會出現紅疹等。較嚴重的挪威型疥瘡則會出現很厚皮屑。有時會因搔抓而伴隨續發性細菌感染或皮膚濕疹樣變化。
四、潛伏期 對於從未患過疥瘡的人,潛伏期約為2至6星期。至於曾感染過疥瘡的人,病徵則會早在感染後1 至4天內出現。受感染的患者即使沒有出現病徵仍有機會傳播疥瘡。
五、治療方法 1.如懷疑患上疥瘡,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2.按照醫生的處方,塗上殺滅疥瘡乳劑及服食止癢藥物。 3.疥瘡患者的家人、性伴侶及親密接觸者亦應諮詢醫生,以確定是否患上疥瘡,及按 需要接受治療。 4.若要照顧或接觸患者時,須穿戴適當的個人保護裝備,如手套及保護衣等。 5.若要照顧或接觸患者時,須穿戴適當的個人保護裝備,如手套及保護衣等。 6.必須將患者的衣物、毛巾和被服分開清洗。清洗時,水温須達至60°C或以上,時間 不少於10分鐘,才可把疥蟎蟲及其卵子消滅。難以清洗的物品,則可放入密封膠袋 最少7天,方可繼續使用。 7.建議提供個人專用的設備給受感染的患者使用。 8.共同使用的設備應使用清潔劑清洗,才可再次使用。 9.丟棄曾共用或疑似被污染的面霜和乳液。 六、預防方法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經常清潔雙手及每天洗澡。 2.定期更換清潔衣物、毛巾和被服。 3.避免與他人共用衣物和個人物品。 4.為院舍院友定期檢查皮膚,以能盡早發現感染。 5.房間要徹底清潔和吸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