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推到:facebook

「環境」於高齡照護的角色(慈科大產學合作)

  • 發布日期:106-11-27
  • 發布單位:花蓮榮譽國民之家
環境於高齡照護的角色

環境於高齡照護的角色

       繼先前產學合作的健口操後,今日(11/22)產學合作要來告訴我們環境對於高齡照護的相關性;先來談談的是歷史面在中世紀修道院其中庭、迴廊,是讓老一輩修道士教導年輕一輩修道士認識花草療癒及傳教;到了14-15世紀(1456年)在義大利米蘭成立第一家醫院,所提倡的是保持空氣流通;接著20世紀前期,受到了沼氣理論加上細菌理論影響 ,通通把病患連同病床安置到戶外曬太陽;後來到了20世紀中、晚期,則是受到了細菌理論及科技影響,慢慢的增加了綠化美化環境;而17-19世紀美國第一家安養院就是貧濟院(poor hourse),內有農地及花園,再來就是20世紀像醫院型態的護理之家…等等;而實際建議及執行面,讓我們經由相片參考到國外的安養院及國內知名的雙連安養中心,其中國外特別的部分是符合外國人的活動習慣,在入口入設置了早餐吧,內有咖啡及煎鬆餅,老人們自然而然進入點餐,並坐在吧檯旁食用及看報紙,這樣正好能給予所謂的五感刺激,而不是另類的五感刺激,噪音、擁擠、消毒水味、尿騷味、光線太亮或是不足的五感刺激,對於老人都不是友善的環境;另外,石佳蓉博士及宋惠娟教授,也實地參觀家區內環境,並建議可以在失智園區種植花、草、樹,可以吸引鳥類棲息、蜜蜂傳遞花粉、蝴蝶飛舞增加視覺刺激,甚至是可以種葉菜類,讓住民們可以在餐中常常到自己親手栽種的食物,進能達成療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