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現在位置 首頁 > 衛教園地
  • 推到:facebook

認識憂鬱症

  • 發布日期:112-01-27
  • 發布單位:高雄榮譽國民之家

認識憂鬱症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事件的失落、或挫折經驗,而出現一時的情緒低潮,憂愁、傷心、鬱卒等,是最常用的形容詞,但真正的憂鬱症,必須嚴重到已經影響個人和家庭的健康及安全,而與患者最親近的人所觀察到的現象,往往更豐富更準確,相當值得提供給專業人員參考。

憂鬱症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和對原先有樂趣的事物都失去興致,而時間至少延續超過兩個星期以上,同時也會伴隨有睡眠和飲食困擾,疲倦虛弱的感覺,思考與行動變得緩慢,以及注意力無法集中,猶豫不決等;有些還會覺得自己活的沒有價值,過度的歉疚感,以至於自殺的念頭與行動等等,當這些症狀有數種一起出現,且持續兩週以上,最好到身心科門診接受專業評估。

憂鬱症的病因是多重因素的,先天的人格特質或遺傳、長期壓力、童年創傷經驗、身體慢性病或其它身體疾病;如甲狀腺機能異常,均有相關性,但是大腦內的某些神經化學傳導物質及荷爾蒙調節異常,被認為和憂鬱症有密切關係,目前的藥物治療學理,也都是針對該方面的重新調整。

憂鬱症雖然沒有一套單獨的療法,卻是一種可以治療改善的疾病,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都證明有效,但是必須切記,藥物治療往往是必須的,特別是在急性期嚴重的憂鬱症;另外,抗憂鬱劑通常在開始使用後2到4週才會開始有效,而且,有些人一開始使用時,會出現一些輕微但可忍受的副作用。

對於初次發作的嚴重病患,如不接受抗憂鬱劑的治療,症狀干擾將持續6個月以上,因此,建議在急性發作時,使用全劑量的抗憂鬱劑,使症狀完全緩解,並建議維持治療至少16到20週,然後再與醫師討論是否逐漸減輕劑量,到完全停藥。這中間病患仍須注意所謂的「恢復中復發」(relapse),特別是症狀消除後的前8週。另外,根據統計,憂鬱症患者一輩子會有50%到80%出現至少一次的「康復後復發」(recurrence),對於多次發作的病患,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須長期服藥,以防範未然。而平時多多注意運動,維持規律的生活習慣,均衡的飲食營養,以及補充適量維他命,晒晒太陽,培養各方面的興趣,及建立自己有效的減壓抗憂方式,則是揮別憂鬱,迎向陽光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