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推到:facebook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學人專訪-彭致和先生 從金山小鎮走來的人生歷練,轉化為服務榮民的使命

  • 發布日期:114-09-16
  • 發布單位:金門縣榮民服務處
彭致和照片1

彭致和照片1

在新北市金山這片背靠陽明山、面向大海的土地上,孕育出許多勤奮堅毅的孩子。金山居民多務農、捕魚,生活單純卻受限於鄰近核一、核二廠的設置,地方發展受阻,就業機會有限。出生於這裡的彭致和副處長,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磨練出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

軍旅歲月——責任的開始

國中畢業後,彭致和遠赴新竹就讀明新工專電機科。五年住宿生活中,他擔任自治幹部,與教官互動密切。當時社會尚未解嚴,對前途既有憧憬也感到迷惘。在教官鼓勵下,他選擇投考四年預官,75年畢業後入伍,接受陸軍官校及政戰學校訓練,隨後分發至海軍,歷任艦艇、學校及後勤單位。

本欲朝軍訓教官方向發展,卻因規定修正受限。更在78年,父母因病相繼辭世,讓年僅20多歲的他承受沉重打擊,為照顧尚在求學的小妹,他於79年底毅然退伍,挑起家庭責任。

職場挑戰——從基層到專業

退伍後,他初期嘗試多份工作,後進入核二廠承包商處理廢棄物。81年,環保署為解決台灣垃圾問題籌設垃圾焚化廠興建工程程處,招考約聘人員,他以備取資格幸運進入服務。面對滿室的碩士、博士同仁,既非本科出身又缺乏專業背景,他選擇「邊做邊學」。白天工作,晚上惡補專業,並利用假日自費進修考取「甲級廢棄物處理技術員」、「甲級空氣污染防制專責人員」等證照,逐步累積實力。

為了彌補學歷不足,在退輔會的就學補助支持下,他選擇利用下班與假日就讀空中大學,十年努力不懈,取得商學系與資訊管理學系雙學士學位,之後更考取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並持續提升自我。

由於垃圾焚化廠是鄰避設施,興建過程還須面對民眾抗爭,秉持軍人不怕苦不怕難精神,耐心溝通說明,深獲長官肯定,他從聘用工程員一路晉升至副工程司,並於89年獲選為環保署模範公務員。

再創挑戰——退除役特考關鍵一役

儘管表現受到肯定,但他並非正式公務員。為了長遠發展,他進修社工師學分班,尋求新的機會。96年,退輔會舉辦退除役特考,他毅然決定挑戰三等社會行政考試。當時他已錄取研究所,白天上班、晚上上課,還要準備考試,壓力沉重。但他秉持軍人精神,將複習重點錄音,利用通勤時間反覆聆聽,最終在太太鼓勵下成功錄取,正式成為公職人員。

投身榮民服務——以服務為志業

自此,他投入榮民服務行列,先後於彰化、基隆榮民服務處服務,100年起至退輔會歷練學習,歷任科員、專員、總幹事,111年更當選輔導會模範公務員。如今,他已是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副處長。

回顧一路歷程,彭致和副處長坦言,雖然努力很重要,但若無各級長官的提攜與退輔會的完善輔導制度,自己也難有今日成就,對此心存感恩。

初衷不改——榮耀來自服務

「能為退除役官兵服務,是責任,更是榮耀。」他語帶堅定。從金山小鎮少年到今日榮服處副處長,彭致和用行動詮釋了「奮鬥、責任與服務」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