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專訪-從軍人、老師到社會福利領域專業人員,展現多元人生
近年來,「斜槓」這個詞彷彿成為了許多人的生活座右銘,強調追求多樣性與自我實現的生活態度。本文的主角夏志方先生,正是以其豐富的經歷和不斷學習的精神,展現了精彩的「斜槓人生」 。他的人生旅程充滿了挑戰與成就,從一位軍校畢業的軍人,到後來投身於社會福利領域,展現了精彩的「斜槓人生」。 年輕的志方,因受父親的影響,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軍旅生涯, 於民國78年進入中正預校,並在陸軍軍官學校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退伍榮民,從小對他灌輸要為國家奉獻的理念,這讓志方在軍中養成了刻苦耐勞的性格和獨立自主的精神。在服役期間,他經歷了多個重要職位,從排長到副營長,並獲得了多枚獎章,展現了他在軍中的卓越表現。這段經歷不僅讓他獲得了豐富的領導與管理經驗,也培養了他對社會責任的深刻理解。 隨著退伍,志方轉向教育領域,開始了他的補教生涯。他熱愛與人互動,並希望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妻子美娟的支持與鼓勵成為他最大的動力。志方意識到,自己可以透過學習與研究,更加理解目前社會相關的社會福利問題。於是,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於104年考上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遇到恩師呂建德、李妙純老師,開始深入探索社會福利的相關知識,這一選擇開啟了他人生的新階段,從軍人轉變為社會福利的專業人員。 在求學期間,志方不僅努力學習,還參與了多項社會福利相關研究,並在106年成功參加退除役軍人轉任公務人員的考試,分配到彰化縣榮民服務處任職。他的論文題目為「社會工作者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這不僅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成就,也反映了他對社會工作的深刻思考。最終,他於110年順利畢業,並發表了有關社會工作者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的論文。他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學校的肯定,並被推薦為斐陶斐榮譽會員(註1),這一榮譽肯定他在求學階段的各項努力。 志方原本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擔任科員,負責企業進用獎勵、預算等業務,然在自己公務生涯努力與各級長官的照顧之下,更在112年7月11日晉升薦任九職等視察乙職,負責職業訓練與產訓合作等相關業務;另志方為了貢獻自己所學服務家鄉,自104年起,均會利用假日返家時間至南投縣仁愛之家擔任課輔志工(數學課輔老師),截至113年底已累計1,405小時志工時數,由於114年台灣社會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所以他深知社會福利的重要性,尤其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背景下,更加堅定了他在這一領域持續努力的決心。於是113年5月在家人的支持及恩師呂建德、李妙純老師鼓勵下,以第一名的成績錄取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班,志方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並積極參與社會福利的推動。他的工作不僅是職責所在,更是他對社會的承諾與責任。 在接受訪問時,志方表示,他的人生哲學是「充實自我、創造被利用的價值」,並希望能夠利用所學回饋社會。他對未來充滿期待,並規劃盡快完成博士學位,進一步貢獻於社會福利的發展。他的故事激勵著許多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在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志方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職業,只要懷有熱情與信念,就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註1:斐陶斐榮譽會員標準:凡國內大學校院之應屆碩士畢業生, 品學兼優者,每一學院得推薦應屆畢業生人數百分之三,為 本會榮譽會員,不足一人者以一人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