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隱瞞破產之事實,騙取他人土地所有權

  • 發布日期:105-08-25
  • 資料來源:法規會

一、甲於民國95年12月6日與乙在丙代書見證下,簽訂一只名義為乙之土地買賣契約書,約定買賣總價金新台幣7600萬元,以轉貸及現金方式付款:(1)買賣價金5800萬元原係乙向無名銀行公司之貸款,由甲負責再無名銀行轉貸後,以轉帳清償之;(4)至交屋後,再支付尾款1800萬元。

二、乙為協助甲順利申辦貸款以支付上開價金,於95年12月6日簽約當日一併辦理移轉所有權登記,不料,甲隱瞞其破產之事實,遭到銀行婉拒甲所申請之抵押貸款,事後乙發現甲當時隱瞞其破產事實,再偽稱以為順利辦理銀行抵押貸款以支付上開契約價金之詐術,要求乙先行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造成乙的土地所有權喪失。

研析意見:

一、按刑法上詐欺罪之成立,要以加害者有不法而取得財物之意思,實施詐欺行為,被害者因此致表意有所錯誤,而其結果為財產上處分,受其損害為要件。又按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之詐欺罪之成立,以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為要件。所謂以詐術使人交付,必須被詐欺人因其詐術而陷於錯誤,若其所用方法,不能認為詐術,亦不致使人陷於錯誤,即不構成該罪。

二、本件甲明知自己破產如欲向銀行辦理貸款勢必不會核准。惟甲仍隱瞞破產之事實,並偽稱為順利辦理貸款要求乙先行辦理移轉登記,使乙陷於錯誤而移轉交付係爭土地。是以,甲一開始即出於不法所有之詐意,隱瞞破產之事實,向乙偽稱欲辦理貸款要求乙先行辦理移轉登記,使乙陷於錯誤而移轉交付係爭土地。是甲使用詐術使乙陷於錯誤進而交付財物應論以刑法第339條之詐欺罪。

(花蓮農場法律顧問吳明益律師提供)

[文中所援引之相關法規如有變動,仍請注意依最新之法規為準]

分享
  • facebook
  • google
  • line
  • 列印
  • 點閱次數:6027
  • 最近更新日期:112-04-13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