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現在位置 首頁 > 衛教園地
  • 推到:facebook

什麼是糖尿病

  • 發布日期:106-02-06
  • 發布單位:雲林榮譽國民之家

一、什麼是糖尿病?

正常情況下,身體會將吃進去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轉變成葡萄糖,做為身體的能量來源。胰島素是由胰臟製造的一種荷爾蒙,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提供能量。糖尿病病人因為胰臟細胞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 (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功能變差 (胰島素阻抗性),造成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血糖濃度就會升高,形成糖尿病。

二、為什麼會發生糖尿病?

糖尿病部份與遺傳體質有關,其他如肥胖、情緒壓力、懷孕、藥物,都會促使糖尿病發作。還有一部份的糖尿病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如慢性胰臟炎或胰臟切除等。

目前糖尿病可分成下列四大類:

(一)第1型糖尿病:可能因自我免疫系統異常使體內產生破壞胰島細胞的自體抗體,或者部分因病毒影響,導致胰島素分泌細胞破壞,造成胰島素分泌極度缺乏,需依賴外來的胰島素 (主要是以皮下注射方式給予),以控制血糖。

(二)第2型糖尿病:因為胰島素阻抗性增加,加上胰島素分泌減少,導致血糖升高。其中機制可能涉及中樞神經、肝臟、腎臟、胰臟、腸胃道、肌肉、脂肪組織的異常。絕大部分患者剛發病時可以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血糖,但也有少數因血糖過高或其他因素需要以胰島素治療。

(三)續發性糖尿病:由其他疾病或相關治療所引起的糖尿病,如反覆發生的慢性胰臟炎、胰臟切除、腎上腺異常引起的庫欣式症候群 (Cushing’s syndrome)、腦下腺腫瘤引起的肢端肥大症 (Acromegaly) 、或長期使用類固醇 (glucocorticoid) 製劑等。治療這些疾病或停止服用可能導致葡萄糖代謝異常的藥物 (在疾病狀況許可下),可能會改善糖尿病的嚴重程度。

(四)妊娠性糖尿病:在懷孕期間首次被診斷出來的糖尿病。如懷孕前已有糖尿病,則不能歸為此類。發生妊娠性糖尿病後,將來發展成第2型糖尿病的機率大為增加。

三、糖尿病有什麼症狀?

發病初期,若血糖不甚高,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除非抽血檢驗,否則不易診斷。漸漸地隨著血糖升高 (往往高於180 mg/dL以上),才有小便次數增加、口渴、飢餓、疲勞、體重減輕、視力模糊或傷口無法癒合等症狀出現。

四、 糖尿病怎麼預防?

容易發生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如「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或是「空腹血糖值異常」,可以經由生活型態的改變,包括飲食熱量的控制、每天做有氧運動 (至少要達到感覺到心跳明顯加快、呼吸速度加快、並且出汗的程度),每週運動時間加起來至少 150 分鐘。有體重過重 (體質比24~27之間) 或是肥胖者 (體質比> 27) 減輕目前體重至少 5-10%,持之以恆,會有效預防或延遲糖尿病的發生。

五、 糖尿病怎麼治療?

糖尿病的控制有賴於飲食、運動、藥物 (口服藥或注射胰島素) 三方面兼顧、互相配合,以達到三足鼎立的穩定效果。許多長期的臨床研究發現:若能將空腹及其他餐前血糖值控制在 80-130 mg/d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值不超過180 mg/dL,則糖化血色素值可以低於7%,是很理想的控制狀況。

目前現有的口服降血糖藥物可分為以下幾大類別:

(1)刺激胰島素分泌的磺醯尿素類 (sulfonylurea) 和非磺醯尿素類(glinide)兩類;

(2)增進胰島素敏感度的雙胍類(metformin) 和 thiazolidinediones (TZD) 兩類;

(3) 抑制糖類在小腸被分解吸收的阿爾發葡萄糖解苷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

(4) 腸促胰素(incretin) 類,如類升糖素肽-1 (GLP-1 analogues)和二肽基酶-4抑制劑(DPP-4 inhibitors);

(5) 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 (SGLT-2) 抑制劑。而胰島素製劑則有速效、短效、中效、長效和混合型。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須長期治療,除了生活習慣的改變與持續,患者要遵從醫師囑咐,按時服藥,以期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

臺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

蕭立偉醫師、李奕德主任

雲林榮家保健組~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