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推到:facebook

可預防失智危險因子,聽力差居首位

  • 發布日期:108-03-11
  • 發布單位:臺南榮譽國民之家

國際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去年刊登一篇研究指出,三分之一的失智症有機會預防,其中「可預防,但未預防」危險因子中,「聽力差」高居首位。醫師提醒,後天性聽力損傷最大宗來自噪音,建議演唱會票不要買太前面,耳內式耳機對聽覺的損害風險比耳罩式高,盡量避免。台北市認知功能促進協會今天開記者會,引用刺絡針失智症委員會發表的「失智症預防、介入與照護」跨國研究指出,所有失智症病人中,有35%在過去是有機會預防的,「可預防,但未預防」的九大危險因子包括:聽力差、未受中學以上教育、抽菸、不運動、憂鬱、離群索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其中,「聽力差」高居九大危險因子首位,每100個失智患者,就有9人因為聽力差讓失智症狀提早出現。台北市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解釋,聽力程度會影響學習、溝通、社交網絡的建立、對戶外活動的興趣等,聽力差將增加認知功能負擔,使腦部發生變化,間接促成憂鬱、社交減少,大腦萎縮速度也將加快。

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部主任蕭安穗指出,後天性聽力損傷原因,最大宗來自噪音,在90分貝以上的環境待超過3小時就會使聽力受損,夜店、演唱會的噪音往往會高於90分貝,「演唱會的票不要買太前面,很傷聽力」。另外,戴耳機聽音樂是生活中樂事,但「耳內式耳機」的空氣容積比「耳罩式耳機」更小,駐波不易釋放,對聽覺的損害風險更高,值得注意。「未受中學以上教育」是次要的危險因子,有8%的失智者因此提早發病。甄瑞興說明,大腦神經細胞需要充分的外在刺激,才得以生長、並形成綿密的神經網絡,若缺乏一定程度的訓練,未來認知功能下降速度將比其他人來得快。